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代办社保

中科大少年班不再只招天才 从超常转向精英教育

2017-10-09 23:12:16
中科大少年班不再只招天才 从超常转向精英教育

  原标题:中科大少年班40年:不再只招天才,从超常教育转向精英教育

今年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两位浙江学子王哲(左)和张浩然。今年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两位浙江学生王哲(左)和张浩然。

  前不久,13岁女孩陈舒音考上浙江大学的新闻,让超常教育的争辩再起。

  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2018年少年班招生办法,面向全国招收200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优秀高二(含)以下学生。

  而在今年的招生中,有两名浙江籍新生命,王哲和张浩然。

  中科大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到今年已是第四国庆节期。

  中科大对少年班从来低调,而这也可以少年班在外人眼中愈显不可捉摸。

  钱报记者走近中科大少年班的两位浙江学生,回想他们的学习经历,还原争辩背后真实的求学路。

  未成年的他们是不是能够适合大学生存?旁人口中的“天才”,在同学、师长、父母眼中又是怎样的少年?

  家长:真的是凑巧了

  儿竹席考进了少年班,王哲的父亲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说:“凑巧,真的是凑巧。”

北京定制T恤厂家

  他说“凑巧”,是因为儿竹席提前一年上幼儿园,年龄刚好符合少年班的录取门坎。

  此后王哲的求学路接近是合乎规范,既没有跳级,也没有展露特别的天资。“他从小学到初中,别的家长都要求小孩考100分,我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王爸爸爸爸说他对儿竹席最大的希望,就是“幸福成长,享受幼年”,所以上补习班这样的安置处理从未出现在王哲的学习里。为此,王哲还从前吐槽过父亲的“放养政策”。

  那年王哲刚转入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第一次数学检查,王哲破天荒地考了70分。“回家后眼泪汪汪,说他这辈竹席都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即使升入初中,王哲的收获大多数时候犹疑不决在班级20名上下,王爸爸爸爸笑说,“他还抱怨过我,说‘爸爸,你不给我报补习班是不是为了省钱’。”

  父母从未想过王哲会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事实上,直到高二开学前,王爸爸爸爸对中科大少年班的认得接近是零。甚至报名后,王爸爸爸爸也未将这事放在心上。不停止王爸爸爸爸,当时正忙于物理比赛的王哲对此也没有很上心。直到高考前一周,当王爸爸爸爸问起儿竹席的复习情形时,正在长沙备赛的王哲回答还是“书都没带,不复习了”。

  不曾想,就是这么一个6月3日才开始打算高考的学生,最终杀入了全浙江仅有2人入围的中科大少年班复试。

  “你们跟黄老师谈谈吧。”王爸爸爸爸主张钱江晚报记者去见见王哲的班主任黄强,“黄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

  班主任:我见过太多天才,他不算是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说明栏里张贴着“2017年高考金榜”,高二八班有三名学生提前上榜,王哲在中科大少年班,胡杰和罗晨在中科大创新班。

  “一眼看过去气色最好的三个就是他们。”班主任黄强开玩笑说,有没有经历高三一年的“折磨”,“看脸就知道了。”

  “当时奥赛刚着装,打算了一年却铩羽而归,学考时间又急迫,兵临城下。”黄强回想说,他带的是比赛班,“我们打算了很久却抱憾而归,学生的情感难以避免灰心。”

  中科大少年班就在那样的情形下被黄强推举给他的学生们。“少年班的录取要求很严苛,我激发王哲他们,既然年龄符合,为什么不去试试?考上了,去不去到时再说嘛。给自己多一个选择有什么不好呢?”最终班里有14名同学报名中科大少年班招生,经过两轮检查后,有三人被录取,其中两人去了创新班。

  从初中时的班级前20,到高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王哲算是“天才”学生吗?

  “我见过太多天才,他不算是。”到温州育英任教前,黄强是河北衡水中学教员,全国着名中学,长期兜揽河北省文理科高考前十的学校,他有底气说“见过太多天才”。在他看来,天才往往无师自通、类推,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天才”,但这并不重要,“少年班是条‘方法’,并非是‘天才之路’,至少我是这么看的。”事实上,黄强认为少年班恰巧符合不那末天才的学生,“现在和当年不一样样,天才学生有太多选择,反而是那些‘陪跑’生,假设刚好他又足够努力、自律且有自己想法,不如去试试少年班。”他欣赏王哲,喜欢胡杰和罗晨,不是因为所说“天才”,反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平常心,“心态特别好。”

  与王哲的情形相似,在兰溪一中,张浩然的收获也不是最好的。“但他心理素质好,不关心每次检查‘一城一地的得益’。”张浩然在兰溪一中的班主任李洪增如此评定学生,“学习累了,他会给自己减压,出去打打羽毛球、看看美剧,即使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每次周末回家,都要看美剧。”

  张浩然不仅考取了中科大创新班,随后又以浙江省“状元”的收获,收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两份入学书接连不断而至,张浩然没有放飞自己,而是连续上课,还参加了学校的期末检查。“这是我在兰溪一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要完成这最后一步。”

  李老师笑言张浩然是“办公室常客”,有时候上完课回去,老远就能看到等候多时的张浩然。“他事故感到很强,常常就一道题,能引出出好几个事故。”在李老师看来,张浩然最大的长处是自觉。考上少年班之后,还没正式报到,“他已经开始储存大学英语语汇了。”

  自己:提前一年入学,没什么不好

  “他(王哲)走之前跟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哥先走了,你们连续加油’!”王哲的高中同学徐良泽说起这件事就想笑,因为这位“哥”实际上刚满15周岁,比同班同学都小。

  “我可没这么说啊。”中科大少年班新生命正式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钱江晚报记者见到了王哲,刚刚着装军训的他比两个月前登上“金榜”时略黑了一些,并没有想像中的稚气,说起高中同学之间的玩笑话,他说话不紧不慢。

  若合乎规范,这个时候他应该跟同班同学一起念高三,如今却比大多数同学早一年开始大学生存。谈到这样的变化,王哲很平静:“从小学就开始住校,习惯了,没什么特别。”他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去他刚在自习的新图书馆转转。科目还没开始,他已经根本适合了大学的学习节奏。“要说不同,大概就是现在的住宿要求还不如以前吧。”宿舍没独立卫浴,也没WiFi,这跟王哲想像中有些不一样样。“但这不重要,反正可能来图书馆。”

  他开始融入校园社交生存,想要加入学校的动漫社。“不过我太小白了,他们辩论的都很专业。”这个旁人眼中的“学霸”,其实是个完全的“动漫粉”。

  话题转到了王哲的求学选择上。“少年班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相比之下更想去北大。”王哲回答得毫不犹豫,最终选择了少年班,在他看来,一切少年班大一不分科,有选择余地;最重要的一点,是可能提前一年入学。

  时间,对他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在谈话时,王哲最常做的行动,就是微微抬起手段看手表。他从高中就一直维持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6点20分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午休半小时。至今不变。跟记者聊完,他转身回了图书馆,连续被打断的自习。

  张浩然跟王哲成了室友,两个人都喜欢物理专业。在他们宿舍楼下,玻璃大门的门第上贴着六个大字:少年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

  直到高考前一周,当王爸爸爸爸问起儿竹席的复习情形时,正在长沙备赛的王哲回答还是“书都没带,不复习了”。

  少年班,是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虽然考上了,但直到去中科大少年班报到前,对于王哲的未来,他的父母仍有不一致。

  在妈妈的想象里,她更盼望儿竹席能平常参加高考,去北大、清华;而爸爸爸爸在经历了少年班的严苛选拔之后,觉得时候来之不容易,不该丢掉或。

  中科大少年班最初的“光环”,来自宁铂、谢彦波、干政等一批少年大学生,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变化成一场全国性的神童热。

  受热潮影响,继中科大之后,全国有12所大学先后办起了少年班,在招生程序中渐渐落入了低龄化、偏科化的误区。

  上世纪90时代以后,受困于教学生产成本、生源质量、学生心理素质等原由,各校又多而杂停办少年班。也由此引发了对“超常教育”的持久争辩。

  如今,全国仅剩中科大、西安交大与东南大学仍开设有少年班。

  少年班毕竟是不是一个“最优”选择?毕竟有没有价值?经历过的人应该最有话语权。

  改变:早出人材、快出人材的本意调整

  在中科大少年班学院一楼门厅,悬挂着少年班往期校友合影,从每期的合影人数,大体上能看出少年班学生格局在上世纪80时代末至90时代中期经历过一波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那时候中科大少年班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一样的标志,能考上确实舌常(值得)自高自大。”闵万里,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中科大少年班1992级学生,入学那年14岁。“高一的时候参加了数学比赛,得奖后在寒假去中科大参加集训,被老师苏淳讲解推举报考少年班。我们班上还有13岁入学的同学,大家(年龄)都在13~15岁。”

  与现在不同,当时中科大少年班是五年学制。“少年班的教学方法是狠抓数理地基,不指定专业,到了大三下学期请学生自己选专业。”闵万里说,他至今仍特别感激当年打下的数理地基。

  毕业20年,每次提到他的教育简历,中科大少年班总是很“抢戏”,尽管此后闵万里去了常年位列各种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的芝加哥大学连续深造,但在外人看来,都不如“少年班”的求学经历更能表明他的“天才”。

  闵万里并不认为自己“天才”,也许少年班的学生里有“天才”,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天才”是一种过誉的描绘,甚至是对他们努力的不承认。

  在他看来,少年班最有价值的是在超常教育区域社会实践聚集了很多有益经验,知道如何对学生特性化因势利导,并激发批评性思索。这些让他至今受益。

  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在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及,中科大少年班能维护至今,经历了合适多的转变。“假设说少年班成立初期,我们的本意是早出人材、快出人材的话,那末如今,我们更盼望探索一条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精英教育模式。”

  妥协:不再过分约束年龄的创新班出现

  2010年以后,在少年班30晚年办学经验的地基上,中科大在秉持以往风格招生选拔模式的同时,渐渐放宽了年龄约束,在“少年班”之外又开办了“创新试点班”。今年将要读大三的王昌煜是创新班学生,他说给钱江晚报记者,学院对准创新班与少年班的学生,开设的科目、授课老师都根本一致。也就是说,除了年龄外,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对两个班的学生是“一视同人”的。

  王哲高中班主任黄强说,当初他听到这个音信,就有了一些推断。“现在的学校,往往更乐意把尖竹席生送去清、北,而中科大新制作出的创新班则是与少年班同时在高二招生。”这种做法,一切为了避开清、北的“剿灭”,二是把提前入学行为它的最大卖点。但在黄强眼中,这多半也是出于生源考虑的无可奈何之举。

  占到整个少年班学院人数四分之三强的创新班,不再将年龄行为约束,从中也可能看到中科大少年班在教学信念上的转变。

  选择:少年班毕业生不少热烈在商界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大四毕业生陈楚白,将要去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专业硕博连读,对于自己的求学之路,他说是“估计之外”:最初没想过要上中科大,去了少年班学院他没想过要出国。

  “大二以后,很快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专攻科研。”陈爸爸爸爸说,少年班学院的老师很严格,所以也有学生会挂科。事实上,每年都市有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因为课业等原由选择退学。“少年班里确实有一些明白力超群的天才,但大部分人依靠的还是后天的努力。像楚白在科大,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国庆节二点才睡,四年下来,连近在咫尺的黄山都没去过。”

  “其实我和他妈妈对照实际,当时想让他选金融、管理或是中科大的3+2项目,在国外读个硕回来,好找工作。我们觉得做科研又辛苦又清寒,但楚白说谈钱太俗,他想做学问。”陈楚白同时收到了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学等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学费全免,每年还有3万多美金生存费。最后选了伯克利分校,8月初已去就读。

  看起来,陈楚白走的每一步都有偶尔的部分,但推理起来,他的求学道路在中科大少年班学院里十分代表:奥赛出收获——被少年班学院录取——专攻科研——出国深造。

  陈爸爸爸爸说,楚白的同班同学里,三分之一以上选择了出国求学,还有三分之一选择保研去了国内各大着名高校与考虑所,高达80%的学生选择了连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归于少数。

  中科大去年曾做过统计,过去38年里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超过3400名本科生,约90%考取国内外考虑生。毕业十年后的学生中,有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关讲解;另有55%献身于企业界、19%热烈于金融界,活着界500强任职者达到35%。

  用陈楚白的话来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在这个系统上,你的本领,决定你有多少种选择。”

  这苗,毕竟拔不拔

  跟浙大文科资深讲解史晋川说起“少年班”的话题,他出乎意料问我:你怎么看超常教育?

  这位77级大学生的同学里,也有几位“天才少年”,比如他的同班同学、现任浙大副校长罗卫东,上大学时也未满15周岁。

  “‘少年班’是正规的美容整形选拔本领超常学生的一种方法,这我是赞成的,但要不要独立成班?我认为值得商量。”史晋川说,以他亲身经从来看,真没有独立成班的不可缺少,“77级大学生的生源算是历届里包容性最大的了吧,年龄跨度相差十几岁,一样相处融洽。那时候请卫东帮我们传情书,摸摸脑袋,他开快乐心就去了,现在想起来都还是很美好的回想。”

  假设大概需要特殊注意、资源歪斜知识教育出人材,教育失之公平,又怎么表明这些学生具有“超常本领”?

  包括中科大少年班在内,国内对本领超常学生的教育根本是依靠“加速度”来完成。

  这至少解释,12年制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弹性空间的,不一定符合每个学生。

  超常教育有没有事故?有。但事故不在于它是不是有存在的不可缺少,而在于它还不够完备,比如有不少批评认为少年班是“拔苗”班,不一定有利于孩竹席成长。

  史讲解最后说,人生漫长,何处不可学,顺其自然吧。

  用陈楚白的话来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在这个系统上,你的本领,决定你有多少种选择。”

  根源:钱江晚报

职责编辑:初晓慧

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请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