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商标注册

汉末之乱有哪些 汉末人为的祸乱介绍

2017-09-25 13:08:27
汉末之乱有哪些 汉末人为的祸乱介绍 - 大学生新闻网

汉末之乱,有诸多缘由。除制度上的缘由以外,人为的祸乱也实在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十常侍之乱与董卓之乱。十常侍最后以大将军何进的生命为代价,由袁绍袁术剿杀。十常侍虽然致使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甚至激起了黄巾之乱,不过东汉的政权还算可以勉强维持。而在董卓之乱后,天下却从此分崩离析,各自为政,陷入了痛苦的诸侯混战时期。而从长安到洛阳本是千里沃土,几百万百姓,可经历了董卓与关东联军多番征战,后来强行迁都,无数人家破亡。而董卓以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又彼此攻伐,三四年间,千里沃土竟成废墟,数百万百姓死于非命,四百年大汉繁华尽数灰飞烟灭。

汉末之乱有哪些 汉末人为的祸乱介绍

可以说,汉末之乱,董卓是罪魁祸首。 而第一个料定董卓必反,提出要杀死董卓的人是谁呢? 是孙坚。 战功显赫 受朝廷多次重用 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构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恶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后来,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汉人边章和韩遂。

在不断的吞并战争中,边章和韩遂势力迅猛增强,不仅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而且还于中平2年以讨伐宦官为名,带领定制衬衫厂家大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在东汉政权面临被颠覆的紧急关头,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近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于是,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护卫园陵。

当时,由周慎等人带领的军队被完全击溃,只有董卓军队设计得脱。沉着老练的董卓在如此情况下,仍不惊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筑一高堤坝,截断上游的流水。羌人对此感到稀里糊涂。 这时候,羌骑侦察回来传出消息说,东汉军队整天在坝中捕捉鱼虾。西羌将领以为董卓军粮已尽,只得靠捕捉鱼虾充饥,因而,便放松了警惕,只围不攻,想困死董卓的军队。可是,很久都不见消息,等羌骑探明情况时,董卓军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原来,董卓筑坝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敌人,以此作掩护,然后伺机悄悄撤退。胡兵、羌骑听闻董卓军队逃遁,前往追击,由于河水太深,没法渡河。 因抗击边章、韩遂有功,表现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为台乡侯,食邑千户。

成地方军阀豪强 野心极度膨胀 董卓自领兵征讨羌胡、镇压黄巾军以来,因战功显赫,受到朝廷屡次重用,不断升迁,尤其是击败韩遂等人的进攻后,他的势力日趋壮大,形成了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朝廷虽然对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趋饱满的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愈来愈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 在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同时,边章、韩遂也在西凉起兵。边章、韩遂等人能征惯战,颇有谋略,一路攻占州县,后来更攻破了西凉重镇金城,杀死了金城太守和驻守西凉管理羌人的护羌校尉。边章、韩遂乘胜追击,进兵3辅地区(都城附近设置的三个郡),朝廷紧急调派征剿黄巾第一悍将皇甫嵩回师抵抗。皇甫嵩捉住边章、韩遂军队长途奔袭,军马疲敝的弱点,迎头痛击,不给叛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终于大败边章、韩遂。叛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前锋受挫,只能撤回凉州。 由于黄巾军战火四周蔓延,朝廷不能不再次征调皇甫嵩回去剿灭黄巾军,而扫灭凉州叛军的任务就交到了司空张温手中,同时提拔中郎将董卓随从作战。张温征调各州人马,一共十来万,浩浩荡荡,进驻凉州。 1/2 1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