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代办社保

职场丨“我痛恨加班,但又该如何改变?”

2017-09-27 03:24:06
职场丨“我痛恨加班,但又该如何改变?”

从“感觉身体被掏空”到“996”,从“隔周单休”到“5+2”“白加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在吐槽令他们无奈却不能不顺从的加班。

加班真的成了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宿命”吗?《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最大的心愿是能伴着夕阳下班”

“今天还算早的了,11点(指23点——记者注)多还能接受你的采访。昨天我是夜里一点多到的家,如果遇上大型活动,两三点回家也是习以为常。说实话,我的梦想就是能伴着夕阳下班,但现在看只能是奢望。”6月7日23点30分,在1家电商网站工作的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苦笑着说。

当时听到流行一时的网络“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后,于华觉得“歌里唱的简直就是自己”。

“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一样,我基本上每天上午9点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这一天要忙着跑数据、做分析,为客户和同事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报告,还要向领导汇报项目的进程,开展各项业务。除中午12点以后一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这一天基本上都处在工作状态中,一直到晚上9点。”于华说,“现在是年中,网站要做活动,工作到夜里1两点是家常便饭。”

于华所说的,就是互联网公司常见的“996”现象: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周六照常正点上班。

1

除了“996”,还有一种情势是“隔周单休”——每半个月才能休息一次。

在采访中,很多互联网公司员工向记者吐槽:“996”“隔周单休”还不是最“变态”的,劳碌起来,“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才让人“累得吐血”。

“加班几近成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其实公司加班情况最严重的是中层领导。”于华直言,自己作为新入行的管培生,一入职就要开始加班,由于这也是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工作时长刷在岗绩效。另外,定额量大的工作任务,也让他们没法不加班。

在一家团购网站工作的刘荣也表示,他的上司每次下班时间都很晚,长此以往,部门的人都养成了晚下班的习惯,“怎样好意思早于领导下班?”

没明文规定加班,但不加行吗

一份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的互联网行业存在严重的加班现象:互联网行业的下班时间可以从17点一直持续到22点;在北京的中关村软件园区,只有36%的人能在19点之前下班,而不少人常常要加班到夜里12点。

同时,与此构成鲜明比较的是,互联网公司不会明文规定加班。

“其实这都是套路。”于华直言不讳地指出,公司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但会规定工作量,而且这个工作量一般都是不加班就完成不了的。有时由于工作之间需要配合,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项目组的人可能都要加班。

让员工不能不加班的缘由,还有“末位淘汰”。

2

于华向记者介绍:“公司的排位制度是必须要选出四个等级的,不加个班冲个事迹,排在末位怎么办?”

在《工人日报》头条号的一项调查中,69%的网友对加班表示“痛恨”;21%的网友表示“给加班费就能忍”;10%的网友表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互联网公司员工的逐日工作时长普遍超过国家规定的8个小时,每周总工作时长也远远超过44个小时。

对明显不合理的上班时长,许多互联网公司员工表示习以为常。刘荣坦言:“这是行业的‘潜规则’,我痛恨加班,但从未想过真的会去改变它,又该如何改变?”

也有员工选择与“加班文化”对抗,但他们大多不会选择走法律程序,因为“所得到的与时间精力的付出严重不成正比”,而且还会担心“饭碗问题”。

日前,一名互联网公司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控诉自己遇到的加班问题。这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我其实不反对加班,但是加班得有一个度。要是由于加班身体垮了,这一个家庭怎么办?工作和健康能否找到一个公道的点?”

事实上,遇到超时加班,更多的网友会选择委曲求全。《工人日报》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7成的网友表示“担心丢工作”,选择“哑忍”;唯一1成网友选择“向劳动监管部门投诉”或“上法院起诉”。

破解怪圈需制度创新、各方发力

互联网行业为什么会出现加班怪圈 ?

订制女士衬衫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表示:“这个怪圈的根源在于劳方与资方地位的不平等。资方具有天然的强势地位,而劳方则受制于人,议价能力弱。破解这类怪圈是很困难的,需要大规模、深层次的制度创新。目前可做的还是要依托工会和劳动法。”

事实上,劳动法第41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逐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缘由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逐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

但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行业因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工作方式、从业者的年龄结构、经济压力等原因,致使其成为“加班文化”盛行的行业之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沈剑峰认为,治理过度加班应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应斟酌完善用人单位的工资结构,这一点最终需要通过集体协商形成正常的工资结构来实现。其次,要完善社保制度及其履行。通过社保实现基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劳动者才可能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而不用拼命通过加班去攒钱。再次,应逐渐建立现代通讯条件下,远程劳动时工时认定等规则。最后,家庭和工作平衡观念、休息和工作平衡观念的养成也是必要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节制的加班其实不值得赞成。”

沈剑峰表示,应当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企业加班应与工会协商,在加班伤害劳动者利益或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工会应谢绝同意安排劳动者加班。”

作者:贺少成  曹玥 汤宁娜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