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jrs低调看直播直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徐世积

2017-09-25 15:26:0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徐世积 - 大学生新闻网

李积(594—669)原姓徐,名世积,字懋功(亦作茂公),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积。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积。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元勋之一。在唐代乃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积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采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担,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徐世积

徐世积

青年生活

李积年青时家本豪富,隋末徙居滑州。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拯救贫乏,不问亲疏。隋炀帝大业末年,李积才十七岁,见天下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他劝说翟让:“附近是您与我的故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翟让称善,因而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隋朝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吓得要跑,李积止之,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张须陀,大败官军。

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李积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讨伐李密

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世积屡次拒战,以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不周,每天饿死数万人。李积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李密听计,派李积带五千人自愿武渡黄河掩袭黎阳仓隋朝守军,当日攻克,开仓招民众随便领粮,10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一年多后,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越王杨侗即位于东京洛阳,赦免李密诸人,封魏国公,拜太尉。隋廷又授李积右武侯大将军,命他们一同讨伐宇文化及。李积守黎阳仓城,宇文化及率军四面攻城,形式危急,李积从城中向往挖地道,忽然现身城外,大败宇文化及,解围而去。

李密其人

讲李积,不得不交代李密。李密为人,一马当先,躬服俭素,号令严整,每战所得金宝都赐予手下将士,因此非常受人爱戴。在与隋军的交战进程中,威望日隆,号为魏公,他让祖君彦所作的《讨隋炀帝檄文》千古流传,辞采壮烈。后来李密与翟让之间产生矛盾,两人手下都劝他们先下手为强,其间原委,皆是由争权夺利而起,不是简单的“地主阶级阴谋家杀害农民起义军领神”那末简单,而且翟让为人简单粗鲁,其兄翟宽与属下又数次侮辱李密手下兵士,逐步结怨。李密最后在众人劝说下决定除去翟让,趁宴请机会秋季工服斩杀翟氏兄弟。由于李积当时是翟让属下,也被乱兵刀砍剑劈,遭受重创,李密见到后马上制止士兵的杀戮,李积免于1死。翟让另外的大将单雄信等人叩首求命,李密都释而不杀。李密后来又屡次打败隋军,最盛时有众三十余万,各地割据的首领都派使请他为称帝,连李渊也不能不上书拥戴,肉麻地称“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现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屡战屡胜之际,李密军士有粮而无饷银,军士渐怨,几次反败于王世充。其间李密手下有人谋叛王世充,李密本想将计就计,趁王世充半渡洛水时出兵一举击灭。岂料天意弄人,王世充发军时,李密的侦察兵都没有发觉,等整军将战时,王世充军队已经全军渡河上岸。李密见大势已去,不能不率小股人马逃遁。本来李密想去黎阳李积处,有人劝他:“杀翟让之时,李积被乱兵砍伤差点死掉,他能不记仇吗?现在投奔他,靠得住吗?”最后,不得已之下,李密与王伯当投奔李渊。 1/9 1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