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香港公司

张学良西安事变前后接济红军多少钱

2017-09-25 15:26:04
张学良西安事变前后接济红军多少钱 - 大学生新闻网

解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后接济过红军多少钱

资料图:“少帅”张学良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曾大量接济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军需物质和枪支弹药等,此问题的有关细节散见于一些着述、回忆文章中,目前尚无完全、集中的考述。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梳理,还原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接济”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用语,意指筹借或给予。接长袖订做工程服公司济的内容,包括经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被服布匹、药品器械、无线电台配件、地图等)和生活必需品等。

文章目录:

1.长征结束红军到达陕北,面临给养保障大难题

陕甘苏区人口40万余人,红2、四方面军未到时,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约3万人,供需比例为13∶1。而红二、4方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甘后,这一比例几近5∶1!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不能不引起给养困难。供需矛盾下,苏区所能发掘的供给潜力非常有限,常常筹款数月一无所获,甚至连采办被服器材用品都缺纸票,而纸票则因无纸,赶印不及。

2.红军向东北军提出“经济通商”,张学良转赠中共中央1万元

1月20日晚,张学良赶到洛川与李克农会晤。李克农提出“停战”、“经济通商”事项,张学良均示赞同,议定“各就原防以作疆界,在可能范围内恢复经济通商”。会谈后,张学良还经李克农转赠给中共中央1万元,从此开启了接济中共和红军的大门。

3.毛泽东关注更大范围的通商互济,张学良开始暗中接济红军

1936年4月,中共中央与张学良部东北军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从协议内容可以看出,停战前提下的“经济通商”均为历次会谈的核心内容。一定意义上讲,“经济通商”不仅成为中共从苏区外获取物资给养保障的变通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与东北军的信任

4.周恩来和张学良在洛川实现会谈,张学良不断为红军提供弹药和经费

1936年4月,中共中央与张学良部东北军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从协议内容可以看出,停战前提下的“经济通商”均为历次会谈的核心内容。一定意义上讲,“经济通商”不但成为中共从苏区外获取物质给养保障的变通方式,同时也增强了与东北军的信任。

5.中央酝酿西征和出兵陕南,周恩来请张学良提供必要现金和军火

5月22日,西征红军动身不久,周恩来致电东北军,商讨红军去陕南行军路线,要求张学良迅速依照前议挑唆七九子弹10万发,从中抽3万发至4万发于临潼附近,以便交红军去陕南的部队,其余子弹则仍依前定办法在肤甘之间转交红军。

6.红军会师大西北冬衣严重缺少,张学良伸出援手

从8月19日始,潘汉年与张学良连续会晤。潘汉年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借经费5万元,并请解决部份冬衣。对借款一事,张学良“立刻应许”,表示可多借些;对冬衣一事,张请潘问明数量。

7.蒋介石亲赴西安部署“进剿”红军,张学良多次对中共慷慨解囊

11月5日,叶剑英感到西安形势日趋紧张,按中央指示离开西安。临行前,张学良慷慨借给红军10万银圆,并写信询问中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特别是询问中共接取苏联援助的情况,和苏联对援助西北抗日军队的态度。对张学良的慷慨,叶剑英相当感激。

8.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开始公开接济红军

19日,张学良根据18日晚议定的方案,正式向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下达行动部署。同日,张学良派人用汽车运送子弹、鞋子等弹药军需物质抵达西峰、庆阳等。毛泽东将这一消息告知红军前总,令红军一部迅速南下接取。

9.红军筹划通过西北军政会兼顾给养,蒋介石同意对红军可经张学良接济

24日,蒋介石答复张学良:联红抗日,现在红军、苏区不变,经过张学良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危难”之中,蒋介石不能不正面答应解决接济红军的问题;同时,他还要顾及自己的面子,指令张学良“暗中接济”,待抗战后红军再改番号,予以公开。

1935年长征结束到达陕北的红军,面临给养保障的大困难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后,虽不致再奔波劳顿,但仍然没有解决因物质匮乏而造成的生存问题。红军不仅军事装备、钱款均缺,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成问题。这一现实情况,从1934年与1936年的红军供给标准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同一项目的标准,1936年仅为1934年的1/2,乃至1/3或1/10;一些项目干脆取消,或归并到其他项目中,如教育费、零花费用等。同一项目所含内容,1936年相比1934年大多较粗,没有“具体”。相反,一些体现等级性、福利性的项目却明显细化,如抚恤费、技术人员补助等,这明显是迫于抚慰军心、延揽人才的需要。

1935年12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前后颁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伤病员几项费用标准的通令》(1935年12月5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办公费、津贴费之规定的命令》(1935年12月17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各项费用之规定的训令》(1935年12月27日)等三个命令。从三个命令比较中不难看出,除方面军级、军团级办公费有一定提高外,其他各项费用均调低,规定也越来越细,明显是为了适应给养窘迫的现状。

造成陕北红军物质困难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其一,客观环境因素。无论是长征结束的红军,还是长征中的红二、四方面军,所处的陕甘、川康地区均为经济落后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大规模军队的供给相当困难。其二,国民党军在军事、经济上的封锁。其3,供需人员比例失调。陕甘苏区人口40万余人,红2、四方面军未到时,中共中央及红1方面军约3万人,供需比例为13∶1。而红二、4方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甘后,这一比例几近5∶1!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不能不引发给养困难。供需矛盾下,苏区所能挖掘的供给潜力非常有限,往往筹款数月一无所获,乃至连采办被服器材用品都缺纸票,而纸票则因无纸,赶印不及。 1/7 1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