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jrs手机直播吧

忽必烈的四大功业 忽必烈为何不以天朝上国自居

2017-09-25 14:55:52
忽必烈的四大功业 忽必烈为何不以天朝上国自居 - 大学生新闻网

李治安,1949年10月出生,河北省人。198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其研究元朝历史,从政治制度入手,涉及社会史、文化史,以治史严谨着称,代表性学术着作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行省制度研究》、《元朝政治制度研究》等。被誉为国内元史和政治制度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年学者之一。

专家讲述忽必烈的四大功业,和在管理元帝国时的得失

忽必烈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吸纳多元文化,聚拢英才

忽必烈的“内蒙外汉”的政策致使了元朝的灭亡

■演讲者:李治安

■演讲主题:忽必烈与他的元帝国

■演讲地点:杭州浙江人文大讲堂

■主办单位:浙江省社科院等

忽必烈是蒙古族中继成吉思汗之后的又一个巨人,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统一了中国,第一次以少数民族统一了中国,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把我们中国的,在唐宋基础上的经济文化又推向了一个繁盛的新的阶段。欧洲当时是处于非常黑暗、落后的中世纪,大多数人都是穿着粗布,非常简陋的一些穿着,而我们中国许多地方的人都能穿上丝织品。忽必烈时期的中国,东方,应该是全球最富庶、最先进的时期。

还有一点,比起他的先人成吉思汗的征伐时的烧杀、毁城等行动的残暴,忽必烈已经进步了太多。因为忽必烈在没当大汗之前,比较早接触了汉地的文化,也接触了一些汉族的文人和文化。而初期蒙古的烧杀、毁城等行动,在成吉思汗那个时期确切普遍存在。游牧民族他就有这样的习惯,他就是走到哪征战到哪,就要夷为平地,把那个地方变成牧地。但到忽必烈时期,它已大大改变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忽必烈治理元帝国,建立了前三种伟业

忽必烈这个名字我们应当比较熟悉,最少有相当一些朋友读过《射雕英雄传》,知道他是成吉思汗的兄弟拖雷的第二个儿子。忽必烈在位35年,他是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皇帝君临天下的,在从1260年以后的100年,乃至更长的中国历史中,深深地打下了忽必烈的印记,可以说忽必烈所创造的伟业,能够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媲美。 忽必烈治理元帝国,建立了许多伟业。

第一个功业:就是完成了空前的元统一,秦汉隋唐在疆域和辖区上都比不了元代,汉代的欠缺在北边,汉长城以北就是匈奴的统治区了;盛唐的欠缺在西南,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政权。

元朝则不然了,在西南,元代设立了云南行省,在吐蕃设立了宣政院,直辖中央政权。元帝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史书上有16个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也就说它北边的疆域可以达到现在内蒙的大青山、狼山以北,包括整个外蒙的漠北地区乃至西伯利亚;西边它的疆域,守旧一点讲,是到罗布泊附近;东面到达朝鲜半岛;南面一直到达南中国海。如果再加上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这4个藩属国,那末它的西部疆域可以把中亚、西亚和东欧包括进去。

第二个功业:是忽必烈创建了行省制度和直接治理边疆的体制。忽必烈在统一元帝国前后,自北向南设置了11个行省,比较直接地治理边疆,这种体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第三个功业:就是他支持科技发明,开辟海洋事业。忽必烈全力支持郭守敬,这是大家都熟习的,还有一个回回人札马鲁丁,这是两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从事以《授时历》、《回回历》以及天体测量为重点的科学发明创造。

忽必烈是马背上长大的,比较朴实,对外界事物充满了新奇和追求。他全力支持郭守敬这些人去搞发明创造,使得这个时期,中国以《授时历》为首的天文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在开拓海洋事业上,忽必烈做了三件事:第一鼓励海洋贸易;第二,由于金朝和宋代多年对峙,京杭大运河失修,不能够正常通过运河运输,因而实行江南漕粮的海上运输;第三个,跨海征服,征服日本,征服爪哇。在1293年,忽必烈部下两万多军士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进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爪哇岛。这些是对后来郑和下西洋必不可少的准备和铺垫。■主动吸收汉法,推进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和昌盛

忽必烈功业之四,就是他主动吸收汉法,推进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和兴盛。忽必烈他在即位前后,就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采用汉地的年号,中统、至元,这都是汉地式的年号,采取汉地的,从《易经》中间取国号“大元”;还把首都从和林迁到了大都和上都,把统治中心也移到了中原,还建立了中书省为首的汉地时的官制,还搞劝农商,兴建水利,恢复北方遭到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这就使得元统一后不久,元代的整体的经济文化步入了昌盛发展的轨道。

我们举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元代时期,确实它的经济是步入昌盛阶段的。

一个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间讲,说每天运入大都城的,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的生丝达到一千车以上;杭州,他说手工业有12个行业,有一万二千个手工业作坊,商业方面,有十个大露天市场,每个市场逢集的时候,赶集的时候有4、五万人,这是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是有研究发现,元末杭州的丝织业手工业作坊中,已经出现了一定范围的雇佣劳动,是不是可以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从这两个事例再加上和再联系起前面的科技和海洋的开辟事业,我们可以绝不保留地这样认为,元代在忽必烈统治时代,确切进入了经济文化、综合国力的昌盛,而且这样的昌盛是开放性的昌盛。和南宋及后来的明清不太一样,南宋是内敛型的,明清也如此,封闭式的闭关锁国。而元朝这时候,元帝国代表着东方的,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富庶的文化。他利用丝绸之路在这个时期畅通的条件,无保留地把东方的先进文化传播投射到南洋、印度洋,向西传播投送到欧洲腹地。所以,当时的西方人对我们东方的先进文明非常向往、倾慕,也刺激了哥伦布远航寻觅新大陆。所以由于忽必烈的这类推动经济走向兴盛、走向开放性兴盛的这类政策,使得我们东方的中华文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和应有的历史作用。

■忽必烈吸纳多元文化集合精英

<>北京短袖工程服厂家>忽必烈建立元帝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风俗上也比较复杂,而且他遇到了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蒙古人占统治地位,但人数非常少,文化相对落后,和以汉人为主的被统治的族群形成了很大反差。怎么解决这个困难?忽必烈抓住了吸纳多元文化,聚拢各族精英作为他的杠杆和利器。 比起前任的几个大汗,忽必烈是非常主动地接触、学习汉文化。

元朝是搞四等人民族压迫的,这中间,南人是压在最底层的。但是,元世祖对于南方的名士,像叶李、赵孟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