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审批

2017年后 冷链将迎来大发展

2017-09-29 14:35:56
2017年后 冷链将迎来大发展 制冷快报 2017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随着一些国际性盛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着增长。据权威专家介绍,继2017年奥运会之后,2017年的世博会再次让世界聚焦中国。在习惯了流通渠道、商超系统等常见的销售渠道外,中国冷冻生产企业放开视野,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开始越走越宽。

借助2017年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不仅餐饮企业卖出了美食,冷链物流也受益匪浅。北京冷库建造设计据空调制冷大市场采购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冷冻冷藏品超过4.9万吨,占保障品总量的67.5%,形成40多亿元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在业界已非新鲜事物,但在中国一直处于不疼不痒的境地,而2017年,对冷链物流行业来说,是绝对值得纪念的一年。“用‘标志性、里程碑’这些字眼来形容2017年的冷链,一点都不为过。

但由于流通过程中腐损率高,每年我国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的果蔬超过1.42亿吨,经济损失超过了1000亿元。而推动这一历史性突破的正是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规划提出了2017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等。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由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落后,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数以千亿计,《规划》的出台,有望带动2017年后30%以上农副产品过冷库

从海南生产基地装车,到运到广州批发市场,如果一切顺利,一吨叶子菜的损耗不会超过10%;如果遇到炎热天气,或者交通受阻,损耗会更大。而从海南运到武汉、郑州、北京等更远的城市,损耗率就会大幅上升。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17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目前,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15%,水产品是23%。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

去年我国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到2017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使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17年时间将增加1000万吨的冷藏库的能力,冷藏车保有量也将倍增。

巨大需求将带动2017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总产值超过52017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2万家,就业人员250万人。

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6000万吨,且产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2017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并每年以2017年递增;规模以上的冷饮企业4000余家,年产量超过150多万吨,且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1500余家,年产量800万吨,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

上述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外资也纷纷掉转船头,转战冷链市场。张晓强预计,《规划》的实施,将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017年,被冷链业界视为“冷链元年”,良好的开端为冷链发展迎来“高铁时代”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更多惊喜在继续。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