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香港公司

习近平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2017-09-26 21:21:38
习近平在文联10大、作协9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文艺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10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伟大的时期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文艺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30日上午开幕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 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与他两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再次吹响了全国文艺界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 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深有感触地说:“习总书记把文化的气力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新时期的文艺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他提出要‘保持对本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汉语是表现力最丰富的语言,能用汉语进行创作是我们中国作家的荣幸,为此我非常自豪。”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说,不论是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或其他艺术情势,如果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没有了灵魂。只有扎根脚下的土地,创作才能站稳脚根。 在作家陆天明看来,文化自信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你愿不愿意爱国,爱民族,爱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如果你爱,你就愿意去接近、服务他们;愿意读好中国这本书,就能读到精巧之处。习总书记提到要树立正确历史观,一些人对中国土地没有感情,何来历史感?满头脑舶来品,何来文化自信?要真正从心里产生感情,看到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有了爱才会渐渐了解、接近,才能提供中国新模式、新成果、新经验给世界。” “习总书记提出反应时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军事文艺不能滞后于现实生活。”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副团长杨笑阳说,我们应密切跟踪改革强军伟大实践,深入部队一线和演训现场,及时深刻地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凝聚强军力量。 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很多文艺工作者联想到自身的创作实践。 2015年,中国人民记念抗战成功七十周年之际,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和他的同事们终究完成《抗战老兵口述史》。“起初我没有信心,觉得这些老人最小的已近90岁,最大的105岁,他们还能讲述吗?可是,当我和志愿者来到他们眼前,我被完全震动了!有一名老兵已去世三个月,他的家属、村民拉着我们讲述;还有一名在接受采访十天后过世,我们在追悼会上讲述了‘老兵不死’的故事……”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助理、词作家宋青松回想起自己含泪谱曲的经历——“在前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一线采风的进程中,我们与农民攀谈、与移民干部交换,凝听了许多感人的业绩,其中有个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基层干部的业绩给了我灵感。创作短短一百多字的一段歌词,我三度落泪。今后,我还要继续用音乐为百姓塑像。” 多年来,以报告文学见长的军旅作家徐剑写过青藏铁路,写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浴火重生,他的写作始终秉承“三不写”原则,即没有走到的地方不写、没有听到的不写、没有看到的不写。“要拜人民为师,不能以俯视的姿态看待人民、看待生活。只有如此,才能掌控好这个时代,写好这个时代,写出人们在这个时代的欢乐与哀伤,写出他们真实的体验。” 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深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习总书记对于“文化创新”的勉励与期待,引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考。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说,要进一步分析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创新、衍生的内在关系,在保护上,突出原汁原味,续存文化根脉;在传承上,统筹个体与集体,全面构建传承体系;在创新上,扎根当代生活,重塑民间文艺活力;在衍生上,积极探索跨界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 “说书就是把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故事像采撷珍珠一样串连起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充满趣味的故事,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评书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不可能成为上品”“要克服浮躁这个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香港特邀代表、编剧何冀平深有感触:有一些作品,几个编剧1凑,半年不到就拍出来了,票房也还不错。但我们都明白,这样只寻求视觉冲击力的作品,难有生命力。 当今时代,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文艺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说,缺少能懂新的用户需求、又能把握文艺作品价值导向的创作者,是创新的最大瓶颈。加强针对新形态艺术作品需求的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寻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集合,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文娱、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既是希望,又是警省。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说,文艺工作者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高举精神的火炬,对炫富竞奢、低俗媚俗、见利忘义说“不”。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的要求非常有针对性。 “坚守艺术理想并不容易,能不本事得住孤单、稳得住心神,是检验作家艺术家价值观、艺术观、创作观的试金石。”中国曲艺家北京黑定制T恤厂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崔凯在创作实践中体会颇深:坚守不容易,寻求无止境。只要正道直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境地。 中国视协理事、演员林永健罗列目前影视创作中的一些乱象:演员拍戏用替身,自己不到现场;不想着把戏演好、塑造好角色,总是想着怎么炒作,怎么上头条。“我们应该把老一辈好的传统传承下去,进一步加强演员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们的能力和雄心从哪里来?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说:“我在写作‘中国农民三部曲’时也面临这样的苦恼。作家要宏观把握、冷静审视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物等各个方面,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写出无愧于伟大时期的艺术精品。”(记者吴晶、周玮、史竞男、胡浩、施雨岑、王思北、白瀛、张漫子)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