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项审批

“耄耋院士”徐祖耀-起居室不足10平米 却捐资数百万元助困济贫

2017-09-29 09:38:25
“耄耋院士”徐祖耀:起居室不足10平米 却捐资数百万元助困济贫

今年已96岁高龄的徐祖耀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毕生教授。他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他的曾祖父是清末江南提督,家世曾显赫一时。徐祖耀亲眼目睹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于是自青年时代就立下了 冶金强国 的志愿。尔后的70多年间,他潜心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成果迭出,着作等身。

96岁高龄的徐祖耀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毕生教授。在学术生涯上,他成果迭出、着作等身,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生活节俭,每天粗茶淡饭,起居室不足10平米,却在慈善事业上心怀大爱、扶危济困,先后捐资数百万元发起了 徐祖耀基金 。2016年9月,徐祖耀荣登 中国好人榜 。 践行俭德 宁静致远 □记者 谢娟

古语有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徐祖耀不但做到了 善其身 ,而且也做到了 济天下 。96岁高龄的徐祖耀老人是一位大慈善家,他努力研究、力争上游的精神,他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品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也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

徐祖耀老人的一生不但取得了光辉的专业成绩,还做出了巨大的慈善贡献。他建立起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感染着身旁的每一个人。他生活节俭,却乐善好施。在当今物资化、庸俗化的社会中,他洁身自好,尽可能通过内心的真诚,对周围、社会,带来善解人意的温暖。他对待困难群众、困难学生,始终怀有悲悯之心,总是通过自我慈善行为,为改良他人的困难状态、精神困顿,做出积极的努力。社会慈善需要全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时期呼唤出现更多的 徐祖耀 式人物。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历了太多风霜雨雪的徐祖耀老人,固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虽然自己功成名就、收入体面,但是他依然提倡节俭,把金钱节俭下来,用以帮助更多的人。他因为践行俭德,保存了更多慈善之力,也铸就了宁静致远的崇高人格、高尚力量,成为物资社会一种特殊的道德颜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做好 解惑 容易,做好 传道 却有一定的难度。但徐祖耀能在为人处世、专业发展方面,成为当之无愧的楷模,这才是真正的人师、让人敬佩的道德丰碑。 1.生活节俭 粗茶淡饭 起居室不足10平米

徐祖耀老人的居所,是一个院中小院,小院内唯一大约70平米左右的两层小楼。从院内小路至一楼有5个台阶,从一楼至二楼有24个台阶,每天上下这29级台阶,对于出行需要借助轮椅的徐祖耀北京长袖分体工作服厂家来说,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他的起居室在二楼,是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室内陈设很普通,找不着一件像样的家具或物件。徐祖耀从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他的日常生活也特别简单,每日三餐以素食为主,从不吃零食和补品。就是在这类 粗茶淡饭 式的生活中,徐祖耀老人专注地进行着他的学术研究,出版了多本科学专着,取得了一系列令众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2.时刻牵挂着 他人 捐资数百万元扶困济贫

徐祖耀如此节衣缩食的生活却时刻牵挂着 他人 ,牵挂着其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都有些什么难处。2011年3月,徐祖耀捐款100万元设立 徐祖耀基金 ,主要用于资助优秀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14年5月,他捐款50万元,在上海市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 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 。同年10月,他又捐款增资50万元,对失独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进行专项补贴。2015年, 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 共帮助了311户困难老人,其中失独老人174户,子女伤残老人137户。2016年4月,徐祖耀再次捐款100万元,设立了 托起夕阳 和 庇护花朵 两个专项基金,用以资助患重大疾病的老人和孩子。

对徐祖耀来讲,慈善是他一天都不能丢的事业。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徐祖耀只要看到有学生遇到困难,都会热情帮助。2016年,徐祖耀因败血症送医抢救,就医期间不能开口说话,也提不起笔写字,然而病重的他依然没有放下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一次,有一笔100万的捐款需要他本人签字,徐祖耀硬是委托他的学生展转三次才将这笔钱捐出。这份大爱情怀,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3.90岁三个愿望 无一是为了自己

徐祖耀院士一生未婚,也无子女,他将教学科研、扶危济困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据他的学生们回忆,2010年5月,在给徐祖耀举行90岁生日庆典时,徐祖耀院士朗声说,他有三个愿望: 第一,希望大家要做好人,做一个正直忠诚的人;第二,希望大家要做强人,要内心坚强,对工作负责;第三,现在中国是钢铁强国、水泥大国,希望在21世纪中国能成为工业强国。

这三个欲望无一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科研、献给了慈善事业。他的学生徐匡迪曾这样评价他: 为人至真、为师至尊、为学至勤。 徐祖耀一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坚忍不拔,并且至今仍在不懈前行。他既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更是一名大爱的慈善家,他用70多个春秋的踯躅前行,诠释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实。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